GA黄金甲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GA黄金甲动态

评论: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教育

  • 时间:2012-08-06
  • 来源:

  GA黄金甲软件(来源:赛迪网 作者:不详)

  “如果说煤炭、石油已经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成年人,而且即将走入暮年,那么我们的光伏产业就好像一个婴幼儿,在成长的过程之中要生病、要栽跟头、要犯错、要遇到各种烦恼、要走许多弯路,这些都是正常现象,现在的光伏还需要补贴、需要扶持、需要培育,这和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,道理是相同的。”采访时,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如此比喻中国的光伏产业。

    这样一个比喻贴切地道出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微妙情境。作为为数不多在产业早期中国便参与进去的行业,光伏在初生之年势如破竹书写了一个个漂亮的数字,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。然而去年伊始,情况急转直下,亏损、减产、停产、负债、贸易制裁、产业寒冬成了行业定语。一时间,这个本颇具潜力的新能源行业陷入迷茫和阵痛。

    中国光伏何去何从?这个问题已经摆到台面上,需要产业“监护人”:政府、企业、学者等共同探讨。虽然许多人对光伏长期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,认为这是一个产业调整期,在经过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以后,光伏会迸发更多活力。然而,笔者认为,在迎接“复苏曙光”之前,产业需要认真自我反省,总结“大起大落”背后的经验教训、思考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,这才是光伏得以可持续发展下去最为宝贵的“成长教育”。

    顶层设计很重要,避免重蹈“盲目”覆辙

    价值规律是商品交换中的基本规律,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,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,只有当供需关系处在一种平衡状态下,价值规律才发挥作用,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,产业才在健康运行状态。然而,多组数据已经表明,我国的光伏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供大于求、产能过剩的问题,当市场不能消化过剩产能,必然导致价格下跌,必然使企业蒙受损失。加之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、欧债危机等一些环境变化带来需求大减,中国光伏产业一下从光明摔进黑暗。

    从多家上市公司预亏的业绩报表上,从曾经风光无限的知名企业落魄的身影上,不难体会光伏之寒,更别提那些跟风、做着发财梦的无数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,损伤无数。数据触目惊心,从2011年5月开始,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,跌幅将近70%,光伏产业产能与需求比从2010年的41:16.7下降到63:21。这一个“苦果”与光伏前几年的盲目扩张不无关系。

    作为新能源,发展光伏势在必行,国家出台多种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发展。一时间,多个项目纷纷上马,几乎每个省市都大兴光伏,光伏呈现“大跃进”式的发展,毫不考虑地域、条件、技术等,换句话说,走了中国投资的一条老路,“不管怎样,先做了再考虑怎么办”而不是“先想好发展规划,再付诸行动。”早在2009年,多晶硅就已经被定为成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,缺乏周详的市场调查、精细规划的产业注定在发展过程中预知危机和抗风险能力较弱。在现在行业周期性低迷、面临行业整合的时候,无论是发展国内市场也好、还是继续开拓海外市场也罢,光伏产业下一步发展是否应该忌“一窝蜂”、忌“盲从”、忌“不切实际“,踏踏实实地从“顶层设计”开始,走一条理智、有规划、步步为营的产业道路?

    对政策的认真研究和落实比面子工程更靠谱

    “顶层设计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也极为可能成为一句”空口号“。除了企业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制定战略规划以外,政府宏观引导也很重要,特别是对于光伏这样一个暂时离不开补贴的产业来说,政府的宏观调控非常关键。其实,无论是新近发布的各项规划,还是”金太阳工程“,或者《可再生能源法》等法律法规无不表现出对产业大大力支持,也清晰地写明了发展目标。不过,当理论折射到实际中,有一些大家值得思考的地方,比如说,有多少企业决策者认真研究政策规划,真正按照总量目标行事?地方政府是否客观利用政策?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是否统一和见效?

    在过去的发展中,光伏产业的确借着利好政策取得飞速发展,这些成绩有目共睹,然而回头看时不免觉得有些政策倾向被决策者,特别是地方政府,放大,有的被忽略。这些有意识无意识的忽略和偏重导致光伏产业的一个奇怪现象。许多光伏企业宁愿亏着也不申请破产或寻求整合,这些和地方政府当初的过分支持是分不开的。光伏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,许多光伏项目的融资和地方政府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,也是地方政府政绩之一,如果光伏企业倒闭,除了对当地就业带来影响外,还有可能影响到地方政府、银行的呆账、坏账、甚至引发借贷危机。如果继续陷在这样的循环中,光伏产业突围恐怕困难重重。时间难倒回,现在光伏产业的政策信号依然明显,长期看来发展前景依然光明,不过今后的发展中,决策者们是否应该综合研究政策,尽量消除各自利益影响,统一落实,因地制宜某发展?

    从升级“贸易战“中自查不足 变得聪明

    “反倾销“、”反补贴“”双反“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光伏头条,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争令我国光伏头疼不已。今天上半年,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光伏产品分别征收高达4.7%和249.96%的反补贴和反倾销关税,令我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;近期,欧洲solarworld已经向欧盟提出对我国出口的光伏产品的调查,此举掀起一片哗然。就在消息宣布后几天,国内光伏巨头召开新闻发布会,结盟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,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称:“欧盟如果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设限,我们认为将不利于欧盟光伏产业的上下游总体发展,不利于欧盟低碳战略的推进,也不利于双方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合作,弄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”希望欧盟能够认真权衡利益得失,谨慎做出决定。与美国不同,欧盟将在45天周期内做出是否展开调查的决定,随之在15天内完成调查。作为中国光伏主要依赖的市场,欧洲如果效仿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贸易制裁,产业严冬将更加无绝期,产业前途未卜。

    光伏贸易战争不止于此,国外多晶硅企业实行低价竞争策略,低价向我国出口大量产品,不断冲击本来就处于困境的我国企业。根据一份调查显示,我国多晶硅企业许多已经停产或者半停产,而如果工厂持续停产1年以上,重启成本高昂,甚至可能彻底倒闭。为此,我国商务部做出反击:对美国和韩国多晶硅企业展开“双反”调查,主动出击。在硝烟弥漫的“贸易战”背后,除了看到我国光伏企业不断努力,争取公平贸易环境,行使权力的光明一面以外,企业家们也应该思考经过贸易摩擦,光伏能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。孟宪淦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曾提到:“我们需要再贸易纠纷,不断的挫折和问题之中变得聪明,这决定着我们今后的发展思路。”那么,何为“聪明”?

    不断的贸易摩擦让中国企业疲惫不已,好像中国光伏是如此敏感,如此容易招惹纠纷。中国企业规避贸易摩擦的能力小,有两个个关键因素恐怕是要认真研究的,一个是过分依赖海外市场,另一个是缺乏核心技术。而后者更是制约光伏发展程度的最根本的因素。核心技术缺失让我们在贸易战争中频频中枪,因为受制于人。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,如果拥有一项别人没有的关键技术,当我们不出口的时候,其他国家就得来求我,到那时,贸易战争的烦恼恐怕能省去一大半。至于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这点,开拓国内市场已经频频被提起,国内市场将是未来光伏的重要阵地,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是使产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。沉下信赖不断科技创新,掌握核心技术,然后有计划的均衡发展,减少依赖性,这不就是变得“聪明”的表现吗?

    技术、还是技术,是光伏产业的灵魂

    综上所述,我国光伏产业在成长的途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尴尬、挫折、困难,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:缺乏核心技术。相较于人,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东西,也是个人得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,光伏亦然。对于成长期的光伏产业来说,充电的时候到了,而不是追求做一个“暴发户“。我国光伏产业此前的发展更多地是依仗钱、胆量和运气而忽略了技术创新。在中国光伏蓬勃发展的早期,企业们忙着扩张忙着争产能第一,甚至不怕付出诸如环境的代价。当时,产量排名是上去了,但是许多工厂的流水线和关键技术等高端东西都是买得别人的,这样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健康的,没有核心技术将一直受制于人。

    中国光伏企业若想在未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,想在世界市场上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,就要摆脱现在同质化、低水平、粗放的发展模式,走一条技术为本的高端路线。不过,走技术路线并不是一日之谈,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情境下,我国光伏产业陷在另一个怪圈:现在企业连生存都困难,怎么还会有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。所以,从政府层面上,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,请他们能够有能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培养出来,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。技术是光伏发展的杀手锏,拥有技术才能摆脱光伏的依赖性,加之中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、规模化优势明显的条件,这才是中国光伏产业的“复兴之路“。

   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现阶段光伏产业严峻的背景之下有许多问题和现象值得去思考。如同成长需要经历阵痛、成功需要经历失败,中国光伏此时当痛定思痛,在逆境中浴火重生。




网站首页
GA黄金甲